渠流潺潺,氤氲着与晨雾相奏相和。我轻捧起一掌心的清水洁面,迎着风吹来的方向,顿时有了清醒之感。

一旁的阿婶见了,笑对我道:“二姑娘这又是昨夜看书去了吧,瞧瞧这黑眼圈呦!”坐在河堤旁的阿母边掬着水洗衣,边回道:“侬是知晓她的,着魔似的,不知那书里有什么宝藏呢。”听罢,我狡黠笑道:“阿妈侬是不知呀,书中可都是石子土块呢。”

这时,轮到阿婶惊诧了,“哎呦,这可是怎么回事啊?怎么见得石子土块了?”见阿妈亦望来,我便咯咯笑到,一看书就像有石子土块掷入我心里,不知激起了多少涟漪呢!言罢,那阿婶笑的欢快,阿妈则掬起一捧水轻洒向我。而那笑声落入了流水中,随之向前,汨汨不滞。

阳光洒进薄雾里,透过树叶的细碎,随意地散在小路上,河水旁,案几前甚至于纸张中。我沿着淙淙的河流前行,望着葱郁的山丘,采一朵小蜓轻立的荷苞,向家的方向走去,忽有穿花寻路之感。

我似乎生在了陶潜的桃花源里,老子的《道德经》中,此处民风淳朴且和谐,人们“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居,乐其俗。”在这里,有建堤筑坝工程的开展,有远来支教老师的授受,更有为民求安乐的领导人相赴。千百年前,先哲老子以一生悟安民定邦之道,叙《道德经》五千余字,在今天实现,那亘古为民谋福,求其安乐的主旋律在今天唱响,源远流长,我之动容。

想来也是,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至汉武帝时的儒家独尊,有多少学派繁荣与泯灭,可那为民为邦求道之人前仆后继,生生不息。墨家“节用而爱人,使民以时”之道流传,儒家“以民为本”的思想淌过时间,历久弥新。

再想那盛世下的大唐,“'愿将腰下剑,只为斩楼兰”的卫国护民宣言,乘着那浩荡长风,流传千古;那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”的心声,化为了纸张上永不褪色的笔墨。

到了近代,在茫然黑夜中前行,亦不乏有执着寻览光明之辈。盛世将颓,大厦将倾,临渊而侧的岁月里,曾有人身先士卒,保家卫国。抗美援朝中那用胸膛阻断敌人机枪输出的英雄黄继光;那“四行仓库”中以蜉蝣之力撼日军之树的“八佰壮士”,皆似那《红岩》中刘思杨同志般,不惧牺牲,只为华夏!英雄们可知,您们化作了史书上的丹青,也化作了阅读时的惊鸿一瞥,使人心生波澜。

幼儿时我们曾梦想做一名航天员,上天揽月;少年时,我们也曾励志革新潜水艇技术,下五洋捉鳖;成年后,我们渴望听懂诗和海浪奔涌的声音,却也只在霓虹与炊烟中挣扎,日复一日,细数平凡。但我坚信平凡的日子里,我们仍以岁月为歌,光明就不湮不灭。

就如小说《推拿》里,那一群盲人推拿师。他们小心翼翼却又坚韧不屈的反抗着生活的压迫,自尊且自强。细读之后你会发现,这书告诉了我们在光落幕的地方如何找到方向,毕竟我们总想离开那一帘幽梦,去一次长安。所以,无论是路遥的《平凡的世界》里,还是我们平凡的世界里,我总想化身其中平凡的人物,去体味他们的不甘平凡,去坚信追求于属于我们自己的岁月。可我更想做我自己,在这青山秀水中生长,听小河边的笑语欢声,踩着长石板路上的枯黄梧桐叶,渐行渐远。

回想种种,我无法为求安民之道而探索终生,但我可以不泯于平凡之志,我无法埋头于实验室为推动国家前行而不息,但我可以为做一名为国家奉献的人不止;我无法行万里路,但我可以读万卷书,为心海添波助澜,逐光前行。

枯黄的梧桐叶被风卷到了树根部,树上绿芽新发,清晨的薄雾早已化作了露珠,炊烟已袅袅。我轻打开房门,伏到了案几前。那光照来,映明旁边的书架。一眼望去,那陈列的《诗经》等书籍如珠玉琳琅,映得我满目瑰景。

轻抚细数,恍觉悦览之后,心海皆惊澜。或许,读书之意已明——谋黎庶安乐之计,寻定邦安国之策,此皆落于个人,不湮岁月之明珠。此如明日皓月,尽自我之光热以散迷雾,聚千万光辉而入云深处。

惊澜之感,谨以此文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