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分,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,秋季第四个节气。斗指酉;太阳达黄经180°;于每年的公历922-24日交节。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,全球各地昼夜等长。

历史渊源


耕耘有时收获已至
 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八月中……解见春分示昼夜平分之意,同春分一样,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,昼夜相等。此后白天渐短,夜晚渐长。《春秋繁露·阴阳出入上下篇》中说:秋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



叶落而知秋 

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。现在的中秋节则由传统的秋分祭月而来。据考证,最初祭月节定在秋分这天,不过由于这天不一定都有圆月,后来就将祭月节由二十四节气秋分调至农历八月十五日。


秋分三候


耕耘有时收获已至 

01一候:雷始收声

雷,二月阳中发声。在古人的眼中,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,而秋分时节的阴气开始旺盛,所以此时连雷都不发声了。

02二候:蛰虫坯户

当天气越来越冷时,一些小虫开始活动减少,藏入穴中,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,以抵御寒潮入侵。

03三候:水始涸

秋分之后雨水量减少,加上天气干燥,水气还蒸发快,此时江海、湖泊的水量会明显变少,有的沼泽及水洼处甚至处于干涸的状态。


秋分养生


耕耘有时收获已至  

01以谷类为主,少辛添酸

在食物的属性中,不同的饮食有其不同的”“”“归经”“升降沉浮补泻作用。《饮膳正要》提到,秋气燥,宜食麻以润其燥。秋分时节宜平补,饮食清润,适当多喝温开水、淡茶和汤,以水解燥;适当多吃水果、蔬菜,少吃辛辣食物,以润清燥。

 

02穿衣:“秋冻”忌受寒

早秋以热、湿为主;中秋前后又以燥为主;而到了深秋、晚秋,却又以凉、寒为主,夜凉白天热,温差大。自然的变化使人体也发生相应变化:万物凋零,秋风肃杀,冷空气对人体产生不良刺激,皮肤温度下降。

 

03心平气和,早睡早起

人生于天地之间,其生命活动就要与大自然的变化保持一致,以顺应自然,这就是天人相应的思想。当气候变冷时,正是人体阳气收敛、阴精潜藏于内之时,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。按照春生夏长、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,来维护和加强机体的阴阳平衡,使之能顺应四时养生。


半冷半暖之间,走过半个秋天。暖阳与凉风共享寒暑,黄叶与蓝天平分秋色,暑退秋澄气转凉,日光夜色两均长。


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