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咔嚓!”

  在毕业照定格的瞬间,属于2019级的大学完美谢幕。无数过往瞬间闪过脑海,开学时心中的忐忑,军训中流下的汗水,实践时走过的泥泞,考研中的晨风与繁星,求职时的苦恼或喜悦……无论哪一个场景,身旁总有一个人相伴,那就是辅导员。

  员工在书写青春,而辅导员在陪伴他们的青春、奉献自己的青春。这趟青春之旅中,辅导员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?


亦师、亦友,亦“厚浪”

  “好!”

  “后援团”都激动得站了起来,使劲儿鼓掌。这是第六届山东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决赛现场,公司辅导员孙婷以第一名的成绩获一等奖,蒲玉姗获二等奖。要想更好地陪伴青春、助力成长,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。

  “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,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。”回首这段备赛的日子,孙婷和蒲玉姗心中充满感动,因为她们不是孤军奋战,而是有一个强大的“后援团”在支持、帮助她们。

  为了让她们安心备赛,员工工作部专门安排了备赛室,组建了后援团。后援团里既有辅导员骨干力量,也有专家智囊团。收集资料、准备题目、专业指导、角色扮演……如果说素质能力大赛是摆在孙婷和蒲玉姗面前的一场“大考”,“答卷人”却是一整个团队。“马传金扮演问题员工、索罗丹扮演员工家长,在谈心谈话环节给我们出了很多难题,却让我们在比赛中游刃有余,奥斯卡欠他们一座‘小金人’。”孙婷笑着说。那摞得能挡住身形的资料、那凌晨仍亮着的备赛室灯光、那清晨收到来自队友的第一条信息、那陪赛人员无微不至的关心……让她们的内心和阅历日益强大而丰厚。

  全省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已举办六届,公司5次获得一等奖,4次获得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辅导员素质能力比赛资格,位于省属高校前列。“2020年我作为后援团参加了陪练和观赛,期间的观摩和学习,为这次比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”蒲玉姗说。今年,她“老带新”帮扶的新导员张乃千也主动请缨加入了后援团。对此,后援团成员索罗丹和杨雨也感触颇深,“陪赛的过程加深了对题目的熟知和了解,也整理了许多真实案例,这是一种工作总结,又进一步促进了能力的提升。”

  “面对宿舍矛盾,你会如何调节?”“员工心情不好,如何引导他们走出阴霾?”“员工群体中‘网红’越来越多,如何正确引导?”……谈心谈话环节中的问题,都是辅导员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题。通过比赛过程中的精心准备以及专家学者的集中培训,辅导员们逐渐探索出了问题的最优解,素质能力水平也在无形中得到提升。学校每两年举办一次校级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,所有辅导员都要参加,以赛促训、以赛促练、以赛促学。除此之外,员工工作部每年都邀请员工思政专家及优秀辅导员来校作报告,提升辅导员的职业意识、角色认知以及工作视野,并通过辅导员工作室、年级工作组、“青蓝结对计划”、辅导员嘉年华等形式不断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。

  学校出台了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、“精准赋能”实施方案,通过搭建成长平台、创新活动形式、制定激励政策等方式,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、职业化建设。在能力提升的过程中,辅导员逐渐明白,他们不是员工的“设计师”,而是指引员工前行的人生导师,是与员工一起哭一起笑的知心朋友,更是揉炼一切过往经验与纷繁世事的“厚浪”,以己之微波,推动并承载江河奔涌不息、一往无前。


像伞、像帆,像“六边形战士”

  “铃……”

  深夜的电话铃声,让许敬从睡梦中惊醒。白天家里有老人去世,为了照顾4岁的孩子,她刚从老家赶回来,准备第二天再返回老家参加葬礼。)一个电话打乱了她的计划,也让她疲惫的身体又满血复活。一个员工在兼职返校途中出车祸了!她立马抱起孩子,带着他赶往医院。联系交警、签字手术、与肇事者交涉、联络员工家长……忙完的时候,已是凌晨5点,她有些歉意地拍了拍不知何时已睡着的孩子,而家里老人的葬礼也只能错过了。工作中力求完美、尽职尽责,背后却是生活中的各种遗憾。

  许敬担任辅导员已有10年,她已经记不清曾遇到过多少次紧急情况。一次,有个员工犯了狂躁症,控制不住地到处乱跑,许敬就一直跟在他身后,奋力奔跑,就像一个不知疲惫的“女战士”。类似的突发状况,几乎每个辅导员都不止一次地遇到过。他们的手机24小时开机,每天收到员工发送的信息动辄99+。工作千头万绪、员工千人千面,日常喧嚣无比,而他们一直奋斗在线,因为他们是“敢吃苦、能奋斗”的辅导员!

  高萌担任音乐学院辅导员期间,接到参加省电视台“我是大明星”栏目的合唱任务。为了排练,高萌每天都带员工往返于淄博与济南之间,排练结束返回家已经是凌晨。那段时间常起大雾,深夜的高速路上黑得伸手不见五指,看不到前方。高萌一直陪伴在员工的身边,不断地为他们加油打气,仿佛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,指引他们最终取得合唱的圆满成功。

  加班加点,对于高萌来说再平常不过了。奖学金评选期间,白天给负责的12个班级逐个开会,晚上再去宿舍与员工谈心,常常连续工作17个小时;研究生宿舍搬迁时,遇到了很大阻力,他每天都等在宿舍楼下,挨个同学做思想工作,最终在全校率先完成搬迁任务;半夜员工出现突发情况,他保证10分钟内赶到现场……“白+黑”“5+2”、随时待命,这就是辅导员的工作常态。

  疫情就是命令,防控就是责任。在持续近3年的疫情中,辅导员对这句话的感受尤其深刻。这句话背后是辅导员的“疫”不容辞、坚守防线,临危不惧、冲锋在前。每当学校或驻地发生疫情,他们都是舍小家为大家,立马返校到岗,24小时备勤值班。巩丽、耿连娜等女辅导员,舍下未断奶的孩子毅然返校,一分别就是一个多月;刘明卿每天背着脚受伤的员工,往返于宿舍和核酸检测现场;张雨每天为肠胃不好的员工熬小米粥、蒸鸡蛋羹……直到看着员工顺利走出研究生考试的考场,看着他们安全返家,很多辅导员才敢“阳”。这是一种神奇的力量,“敢吃苦、能奋斗”的精神仿佛为他们筑起了一道免疫屏障,直到完成守护的使命。

  辅导员工作中经常遇到危难险重的情况,他们也因此练就了“十八般武艺”。在员工眼中,辅导员就像“六边形战士”,下雨时为他们遮风挡雨,拼搏时帮他们乘风破浪。近5年,全校有3人荣获山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,1人荣获山东省奋进新时代资助人物“筑梦大使”。


是爱、是暖,是人间四月天

  “丁小伟!”

  当巩丽经过篮球场时,看到大一新生丁小伟,很自然地叫出他的名字,并问他刚从四川来到山东求学是否习惯。这对于巩丽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小事,但当晚她却收到了丁小伟的留言:“刚开学一周,老师竟然认识我,太感动了!”每次带新生,巩丽仅用1到2周,就能记住她所带的200余名员工的面孔,并对员工的情况了如指掌。遇到家庭贫困的员工,她会悄悄地为他购买生活用品;遇到学业困难的员工,她会找高年级同学帮他辅导功课;遇到不太合群的员工,她就经常找他谈心。从事辅导员工作18年来,巩丽就这样在一次次陪伴、一句句嘱咐、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中,播撒爱、传递爱,陪伴员工成长。

  有时候,看似不起眼的一个小举动,或许就能改变一个员工的人生轨迹。耿连娜曾遇到过一个自制能力差、毕业困难的员工。她为员工专门制定了签到表并做出约定,每次学习先来办公室签到。“从那以后,经常能看到他来学习。”耿连娜欣慰地说。最终,这名员工顺利毕业并成功就业。耿连娜怀孕7个多月的时候,有个员工因为肾结石紧急送往医院,她跟着忙前忙后,甚至顾不上喝一口水。等员工病情稳定下来的时候,她也累得虚脱了。只因为,对于辅导员来说,员工也是自己的孩子呀!也要付出同样的爱。

  “他们是第一次上大学,我是又上一遍大学。”王凯旋说,今年他带的第一批员工就要毕业了,心里有些伤感。“共事、共处、共情、共成长”,是他的工作信条。一名员工成绩优异却性格内向,为了让他开朗起来,王凯旋也是煞费苦心。为了让他顺利就业,王凯旋主动与工作单位沟通,专门介绍员工情况,并按其性格分配到了科研岗位。“老师,以后我挣了钱会帮助你的!”这个不善言谈的员工用最朴实却真挚的语言诉说着感激之情。在老师的心中,员工的成长就是最大的回报和最温暖的回忆。

  今年是赵宗超成为辅导员的第三年,他打开手机,屏幕上显示“庄稼人下地979天”。他说:“辅导员就像‘庄稼人’,要不断地‘培土、施肥’,用爱陪伴。”细看之下,年轻的他已有些许白发。

  四季不离伴青春。爱在左,情在右,辅导员随时播种、用心呵护,收获一路繁花。晚上10点多,许敬收到员工发来的短信:“老师早点回家休息”;毕业典礼上,高萌被员工高高抛起;员工临行前,对巩丽深深地鞠躬;毕业多年,员工给耿连娜送来卡片:“我不是你最出色的员工,但你是我最好的老师”……这点点滴滴的感动,汇聚心间,温暖了岁月。

  “我想一直做员工‘揣在兜里、放在心里’的那颗‘定心丸’。”从事辅导员工作已经20年的曹晓媛依然不忘初心、心怀热爱。

  “我要陪伴员工奔赴星辰大海,不负时代、不负韶华!”工作12年已经成长为辅导员中坚力量的李璐正努力践行着她的“育人梦”。

  “换个身份踏入校园,既是重新开始,也是从‘心’开始。”去年刚入职的辅导员曹修磊接过了前辈们的接力棒。

  愿做微波,汇聚江河。引路人、教育者、陪伴者、思考者,这是每一位辅导员肩负的多重角色,如果每一位辅导员都是一道微波,全校199位辅导员凝聚到一起就是波澜壮阔,行之所至,春潮澎湃。未来,他们将继续助力青春梦想,奔赴山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