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名:唐兽首玛瑙杯

馆藏地点:陕西历史博物馆

出土时间: 1970年10月

类别:玉器

年代:唐代(公元618-907年)


文物特征

唐兽首玛瑙杯长15.6厘米,口径5.9厘米。选材精良,巧妙利用玉料的俏色纹理雕琢而成。杯体为角状兽首形,兽双角为杯柄。嘴部镶金帽,眼、耳、鼻皆刻画细微精确,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。

唐兽首玛瑙杯上口近圆形,下部为兽首形,兽头圆瞪着大眼,目视前方,似乎在寻找和窥探着什么,兽头上有两只弯曲的羚羊角,而面部却似牛,所以不能认为造型完全出自写实的手法,但看上去安详典雅,并无造作感。兽首的口鼻部有类似笼嘴状的金冒,能够卸下,突出了兽首的色彩和造型美。

兽首玛瑙杯是已发现的唯一一件唐代的俏色玉雕,也是已发现的唐代玉器中制作工艺最精湛的一件。玛瑙杯选用了世界上最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,而且这块以深红色和淡红色为主调的红玛瑙中间竟然夹有一层淡白,如此神奇的自然变化,如此鲜润可爱的色泽,使这块红玛瑙成为世间稀有的俏色玉材。

流传历史

唐兽首玛瑙杯1970年在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出土,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。

这件玛瑙杯的产地学术界仍有争议,但其造型是西方一种叫“来通”的酒具却成为专家学者的共识。“来通”是希腊语的译音,有流出的意思,大多做成兽角形。一般在酒杯的底部有孔,液体可以从孔中流出,功能如同漏斗,用来注神酒,当时人们相信用它来注酒可以防止中毒,举起“来通”将酒一饮而尽是向神致敬的表示,因此也常用于礼仪和祭祀活动。

这种造型的酒具在中亚、西亚,特别是萨珊波斯(今伊朗)十分常见,在中亚等地的壁画中也有出现。在中国,从唐代以前的图像资料来看,这种酒具常出现在胡人的宴饮场面中,唐朝贵族以追求新奇为时尚,而这件器物的出土也是唐朝贵族崇尚胡风,模仿新奇的宴饮方式的见证。

从玛瑙的材质、造型等方面,还能找到中西文化交流的痕迹。缠丝玛瑙多产自西域,类似这样造型的器皿,在中亚、西亚、特别是波斯(今伊朗)较为常见。另在《旧唐书》中有“开元十六年大康国献兽首玛瑙杯”的记载。从这些现象分析,这件珍贵的玛瑙杯很可能是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从西域来到中国的,但也不排除这是出自居住在长安的中亚或西亚的工匠之手,亦或是唐代工匠学习外来工艺后的杰作。

创作技巧

唐兽首玛瑙杯1970年在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出土,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。

这件玛瑙杯的产地学术界仍有争议,但其造型是西方一种叫“来通”的酒具却成为专家学者的共识。“来通”是希腊语的译音,有流出的意思,大多做成兽角形。一般在酒杯的底部有孔,液体可以从孔中流出,功能如同漏斗,用来注神酒,当时人们相信用它来注酒可以防止中毒,举起“来通”将酒一饮而尽是向神致敬的表示,因此也常用于礼仪和祭祀活动。

这种造型的酒具在中亚、西亚,特别是萨珊波斯(今伊朗)十分常见,在中亚等地的壁画中也有出现。在中国,从唐代以前的图像资料来看,这种酒具常出现在胡人的宴饮场面中,唐朝贵族以追求新奇为时尚,而这件器物的出土也是唐朝贵族崇尚胡风,模仿新奇的宴饮方式的见证。

从玛瑙的材质、造型等方面,还能找到中西文化交流的痕迹。缠丝玛瑙多产自西域,类似这样造型的器皿,在中亚、西亚、特别是波斯(今伊朗)较为常见。另在《旧唐书》中有“开元十六年大康国献兽首玛瑙杯”的记载。从这些现象分析,这件珍贵的玛瑙杯很可能是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从西域来到中国的,但也不排除这是出自居住在长安的中亚或西亚的工匠之手,亦或是唐代工匠学习外来工艺后的杰作。